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特点简介
澳大利亚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人口约2600万,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组成,是一个孤独的大陆,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块由单独一个国家占据的大陆。澳大利亚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土地之一,它像一片巨大的树叶,孤零零地漂泊在烟波浩渺的大洋上,给人以远离尘世、安静逍遥的感觉。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全境地势低平、草场辽阔,是世界上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农牧业用地在国土面积中的占比超过60%。其中,牧场面积占世界牧场总面积的12.4%。
农牧业是澳大利亚的传统产业,尤其是畜牧业,既是该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又在世界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人们形象地把澳大利亚称作“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本来澳大利亚没有任何高级哺乳动物,连羊、兔也是别的大陆带进来的。这里牧草繁盛,地下水丰富,气候炎热干燥,很适合羊的生长和繁殖。1797年,英国殖民者从西班牙带入29只美利奴羊,很快得到发展。19世纪20年代,绵羊已达6000万只,仅到1970年就多达1.8亿只,羊毛产量达90万吨,均居世界各国之首。
进入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羊的数量有所下降,1981年为1.34亿只,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三位,但羊毛的产量和出口量仍占世界第一位,分别占世界的27%和50%以上;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养羊业一直是该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及出口贸易中,均占显赫地位。澳大利亚养羊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各地,其中以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4州最集中,占全国羊只总数的86.8%以上。
澳大利亚的农牧业是以农牧场的形式经营的,农场规模很大,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农用地约为3060公顷,其中大于2万公顷的农牧场占农牧场总数的1.1%,但占有农用地却达70%。
澳大利亚不仅种植业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而且畜牧业的饲养、剪毛、挤奶、屠宰等也已完全采用机械化操作。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占全部人口不到3%的农业劳动力所生产的农牧产品,不仅满足了本国人口的需要,而且每年还有大量出口。每一个农业劳动力一年创造的财富,可养活近40人,是世界上农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当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农牧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农牧产品的出口值约占出口总值的40%以上,许多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其他生产部门发展更为迅速,因此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下降。
澳大利亚根据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划分和确定了不同的农牧业生产区域带,进行农牧业地域分工,实行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了各地的自然优势,提高了土地生产率。这是澳大利亚农业管理上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农牧业生产分为三个区域带:
二是耕牧兼营带。年降雨量在400~600毫米之间,有效降雨时间为5~9个月,是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大约有土地5500万公顷。这一地区最大特点是粮食牧草轮作。粮食以小麦为主,一年小麦一年牧草,大多数农场联合经营小麦、养牛、养羊业。由于农牧结合,相互促进,因此这一带也是农牧业稳定“双收”地带。这一带养羊占全国的一半左右。这里也是肉牛、小麦的主要产区。
三是牧业带。这一带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在澳大利亚内地,这一地区面积最大,约为全澳放牧面积的40%,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下。这一带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水草条件都很差,载畜量低,这里只能放牧,而且非常粗放,这里的羊只占全国的百分之十几。交通不便,人口也少。
另外,生产布局和产业分布不平衡。澳大利亚的经济高度集中于沿海地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或者是城市、人口等,大都集中于沿海,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而广大内陆地区生产落后,仅有零星的采矿业和粗放的畜牧业,至今还有许多地方未被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