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澳大利亚幼小衔接的实施策略及对我国幼小衔接的启示
幼小衔接是儿童由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在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如何促进两者的自然衔接,帮助儿童获得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美国和澳大利亚在幼小衔接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对这两个国家幼小衔接的实施策略进行梳理,总结其共同特点,以期为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1.美国幼小衔接的实施策略
美国学前教育主要针对的是0~8岁的儿童,且年满5岁的儿童可以进入附设于小学内的幼儿园学习。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的K-2从学前班到小学二年级教育体系是美国学前教育的一大特色,这种自然延伸的教育体系能为儿童提供可持续的教育经验。美国在此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衍生了一系列促进幼小衔接有效实施的策略。
第一,在师资培训方面,美国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从学前班到小学二年级是共同培养的,培训内容涵盖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的所有知识与技能。
因此,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对这两个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以及教学方法等都较为熟悉,能在教学活动设计、环境创设等方面进行过渡性的引导,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二,在环境创设方面,为促进儿童各领域知识的学习,幼儿园常在活动室墙壁上粘贴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等领域的知识贴画,引导儿童在贴画上记录、填写各领域的知识,从而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第三,在课程设置方面,为兼顾课程的学习性和游戏性,幼儿园三个小时的半日活动中通常会有一个小时的区域活动和半个小时的户外游戏活动,让儿童在体验小学学习生活的同时,依然享有充足的自由游戏时间张金梅,2007。
第四,在家长参与幼小衔接方面,为让儿童家长了解
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体系以其全面性和创新性而闻名,它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充满关爱、刺激和安全的学习环境。这种教育模式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澳大利亚学前教育注重儿童全面发展。该国的教育体系不仅关注儿童的认知发展,还强调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这种全面性的发展观念可以为我国学前教育提供借鉴。在我国,学前教育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儿童的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学习澳大利亚的经验,更加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其次,澳大利亚学前教育强调家庭和社区的参与。在澳大利亚,家长和社区被视为儿童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学校会定期举办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提供家庭教育的建议。此外,学校还会与社区组织合作,举办各种活动,让儿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