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成龙仍在悉尼歌剧院楼顶拍武打戏
成龙搭配劲爆的武打场面就像是巧克力遇见蛋糕般的绝配,但是这部在悉尼歌剧院上开拍的动作片看起来真的很危险,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年62岁的成龙正在悉尼拍摄新片机器之血,同时参加几个演讲活动。
周三下午,成龙站在这座标志性建筑的房顶上,和一个身着黑衣的女士打斗。场面炫酷。
作为功夫巨星的成龙和澳洲颇有渊源,据Fairfax报道,在他六岁的时候,他们全家移民堪培拉。他随后留在香港学习戏剧,但是经常飞回澳洲探亲。
根据BBC报道,成龙原名陈港生,他的英文名Jackie是在1970年代的时候堪培拉的工友们替他取的。那时成龙同他们一块工作,工人们一开始给他起名Jack,后来就变成了Jackie,正如他们所说,其他的就都是历史了。
在成龙父亲2008年去世后,为了表达对双亲的敬意,在澳洲国立大学开设成龙科学中心时,成龙向癌症研究捐赠了一笔巨款,因此这个中心也按照他的名字命名。
在接受澳洲电视台ABC采访时,成龙说道,“堪培拉照顾了我服务四十六年,现在也是我回报堪培拉的时候了。”
尽管成龙和澳洲的联系深厚,但是成龙上次在澳洲拍摄影片,还是1997年在墨尔本拍摄一个好人了。1997年,墨尔本,一个好人剧照
现在正在热拍的机器之血并非成龙传统参演的纯动作片,这次他想尝试的是科幻题材,本片讲述了一位特工无意中卷入到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各方将围绕有神秘物质的血液展开争夺。本片搭配罗志祥和欧阳娜娜,同时结合了科幻元素的成龙式武打动作,想必相当精彩。
翻译:李睿一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故事
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系
师从当时丹麦建筑界的领军人物
与这些大师级建筑师共事
是乌松最为重要的发展时期
从不同国家、民族的建筑中
汲取养料,才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
美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
为他奠定了深厚的建筑学识
联排式院落——金戈居住区
澳大利亚是他游学的终点
成了影响他一生的主要因素
他和妻子住在海边的小镇上
那一年他的小儿子刚出生
大儿子詹13岁,女儿琳11岁
虽然1945年已经成立了工作室
要是勉强硬要算一个的话
或许就是他为自己建造的家了
海滨渔村的生活积累所迸发的灵感
乌松一直都清楚记得自己当初
设计悉尼歌剧院时的热情与冲动
“那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
我躺在海边的沙滩上画我的草图
我就用手把它们抹掉再重新画”
从来自30个国家的200多名
乌松的女儿琳和他助手同时尖叫起来
他们喊着:“悉尼!悉尼!”
乌松问:“我是第三名吗?”
他们回答:“不,是第一名!”
当他寄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时
将要在异域的南半球上演
据说在设计竞赛的预选阶段
乌松的设计图纸早已被淘汰
后来建筑大师埃利儿·沙里宁
一眼就着迷于他独特大胆的设计
硬是从一堆废纸中找出了乌松的图纸
他只认可乌松,并说服了其他评委
获悉自己的方案被采用后
乌松也开始以悉尼歌剧院
总建筑师的身份开始工作
悉尼歌剧院初搭建的钢结构-1962年
乌松最早提出的椭圆形抛物线的水泥屋顶设计后来被证实无法施工,他和设计施工团队又耗费了数千小时将设计转化为的半球形幅度设计。歌剧院特殊的造型使得建筑工程极为困难,再加上追求完美的乌松无法忍受丝毫的瑕疵,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建筑经费已经追加到980万澳元近乎追加四成。
也不幸成了一个政治靶子
开工四年后,悉尼歌剧院初成形
上世纪50年代的悉尼还只是一个杂乱的工业城市,当时墨尔本被视为该国的现代文明中心,拥有更雄厚的经济实力,在1956年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拥有更高的国际声誉。虽然当时的新南威尔士州首长卡希尔表示歌剧院与政治无关,也不会因日后的选举结果而有所变化,但悉尼歌剧院最后还是被作为悉尼与墨尔本竞争的重点工程,成了各方政治势力博弈的焦点。
新南威尔士州首长卡希尔不合
且无法继续支付员工工资等原因
他天真的以为政府会留他
但事实却打破了他所有幻想
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带着家人离开了澳大利亚
并发誓永远都不会再踏上
1973年,这座艰难出世的建筑
终于在第10个年头完工了
▲1973年10月20日,悉尼歌剧院终于对外开放
同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然而乌松并没有接到邀请
1978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
是奖章治愈了他“悉尼悲剧”的创伤
歌剧院的后台空间也不合理
甚至有位批评家曾将它形容为
“徒拥三角钢琴的外表里头
就像一个被施了魔咒的城堡
没有任何建筑师愿意对它进行整修
但乌松早已说过不可能再回澳大利亚
乌松的儿子詹和查德·约翰逊
作为歌剧院内的中心装饰品
1999年,乌松与悉尼和解
又设计了悉尼歌剧院的新西柱廊
这一次,英国伊丽莎白二世
在启动仪式上公开表彰了乌松
他还是拒绝了所有返回澳大利亚的邀请
2008年,在乌松90岁生日时
为远在丹麦的约恩·乌松庆生
并邀请他来参观悉尼歌剧院
但乌松以身体状况欠佳为由
或许乌松自己也没有想过
这个差点毁了他建筑师生涯的建筑
歌剧院成了全世界公认的艺术杰作
其“形若洁白蚌壳,宛如出海风帆”的造型
14瓣的建筑可以结合成
2003年,在悉尼歌剧院的30周年
乌松被授予了普利兹克建筑奖
“20世纪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这无疑是对乌松的最高评价
但他却未能亲眼看过建成后
普利兹克奖曾这样评价他:
当之无愧的成为将过去的
这个世纪和永恒不朽的建筑物塑造
在一起的少数几个现代主义者之一
将进行建成以来的最大规模改造
美国剧院设计师SchulerShook
以及德国声学工程师MüllerBBM
一起为悉尼歌剧院进行改造
还专门以乌松的名字命名
专门设计的新型吸声天花板
和反射镜能够更好地向舞台上的表演者
和大厅各处的观众传递声音
并且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类型的表演
增强了当代音乐表演的音效
琼·苏瑟兰剧场的可靠性
功能性和安全性也将全面升级
建筑创新方面的知识和实验
北部百老汇现有的活动大厅
可举办多达500人的鸡尾酒会
从落地窗就可欣赏到悉尼的壮丽景色
建筑事务所的负责人TimGreer设计
主要是为了来听歌剧的游客
点餐、娱乐放松或者了解整个歌剧院
体验一把站在歌剧院帆上的快感
2023年中开始并预计将在2023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