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华人学者当选2023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
2023年6月,澳大利亚科学院AustralianAcademyofScience发布了2023年新增院士名单,共计20位杰出学者当选。
在这份学术界至高荣誉的名单上,我们骄傲地看到——两位来自阿德莱德大学的优秀华人学者荣誉当选成为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乔世璋&郭再萍
2023年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
阿德莱德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乔世璋教授和郭再萍教授因在能源与技术材料上的开创性研究当选2023年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
澳大利亚科学院创立于1954年,是澳大利亚最高学术机构之一。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则是澳大利亚至高的学术荣誉,经严格评估后由科学院的杰出专家同行们选举产生,以表彰学者在各领域做出的突破性贡献。
乔世璋院士是阿德莱德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纳米技术首席教授、能源与催化材料中心CMEC)主任,因其在新能源技术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包括电池、电催化、光催化等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他率先提出了计算引导材料和催化剂设计的概念,将合成方法从试错式转变为预测设计,从而重塑了催化剂、能量转化和能源储存的材料开发路径。
乔院士曾获得过多项重要荣誉,包括2023年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行业桂冠学者ARCAustralianIndustryLaureateFellow、2023年南澳大利亚年度科学家(SouthAustralianScientistofYear)等。他在新型纳米材料方面已申请了五项专利,并被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汤姆森路透ThomsonReuters化学、材料科学和环境与生态三个领域评为高被引用科学家拥有126篇高被引论文。
郭再萍院士是阿德莱德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储能材料的研究,致力于探究低耗高效的方式合成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开发高性能电池,解决可充电池以及其他储能设备中的关键问题,从而为便携式设备、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提供更强大、更持久、更安全的可充电电池。
郭院士曾获得澳大利亚桂冠学者(ARCAustralianLaureateFellow)、澳大利亚青年科学家奖等诸多荣誉。同时她还担任国际知名刊物ChemicalScience副主编,2023至2023年连续被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汤姆森路透ThomsonReuters授予高被引用科学家称号。在众多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了超过600篇学术论文,引用超过44,900次,具有很高的学术影响力h指数为115。
阿德莱德大学汇聚顶尖学者,引领创新科研,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行列,与世界一流学者并肩,开创属于你的成长之路
3、化学工程学院欢迎你与卓越学者共塑未来
阿德莱德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拥有世界顶尖的教职工团队,致力于培养工程领域的新型人才以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位选择和科研机会
语言要求:雅思总分6.5分单独项不低于6分
语言要求:雅思总分6.5分单独项不低于6分
语言要求:雅思总分6.5分单独项不低于6分
入学时间:2月和7月
2024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名单揭晓!
王连洲,昆士兰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澳大利亚桂冠研究员、纳米材料中心Nanomac主任、澳大利亚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研究所AIBN高级组长。他于199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陶瓷研究所博士学位。在2004年加入昆士兰大学之前,他曾作为研究员在日本两家领先的国家研究机构NIMS和AIST工作了五年。加入昆士兰大学后,他曾担任ARC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研究员2006年、高级讲师2007年、副教授2010年、教授2012年至今和ARC未来研究员2012-16年,现为化学工程学院和AIBN的ARC澳大利亚桂冠研究员。
Zheng-XiangLi,教授于1982年获得北京大学地震地质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得麦考瑞大学古地磁和构造学博士学位。1990年加入西澳大利亚大学UWA后,他建立了西澳大利亚大学古地磁实验室现为西澳大利亚大学古地磁和岩石地磁设施,为后来建立构造特别研究中心TSRC,1997-2006年奠定了基础,并担任该中心副主任。
Zheng-XiangLi教授的研究兴趣主要是区域至全球构造和古地理、古地磁学和地球动力学。他还对重大构造事件、大型成矿系统和重大环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感兴趣。他于2007年加入科廷大学。他曾是成功的国际地球科学计划第440号项目的联合负责人:目前,他是IGCP第648号项目"超大陆周期与全球地球动力学"的联合负责人。他还是澳中大地构造与地球资源联合研究中心的联合主任。
英文润色由常年为我们英文刊提供语言支持的母语专家团队提供,面向所有作者开放,点击润色详情获取
澳大利亚华人
华人移民澳大利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10年代,有东方绅士之称的广州人麦世英被认为是第一个到达悉尼定居的华人[4]。而后澳大利亚东海岸的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分别发现大量金矿,尤其是维多利亚州,掀起一股巨大的淘金热潮,有“新金山”之称的墨尔本引来大批中国矿工。截止到1857年,全澳有大约四万名华人矿工。而伴随着他们的后裔以及家属的移民,澳大利亚境内的华人人数在二十世纪之前节节攀升。白澳政策主条目:白澳政策
刚建立起的以白人为主的自治政府持排华态度,陆续制定出一系列限制中国人移民的法案。到1888年,所有澳大利亚殖民地不再接受中国移民。第一任总理埃德蒙·巴顿宣称“人类平等的原则只适用于英国人之间,英国人跟中国人之间则不遵循这条原则。”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1901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的白澳政策,这项政策被政府性为举国政策,包括华裔在内的多个亚裔有色人种的少数族裔开始被官方以及政府排斥,使在澳华人在官方废除白澳政策以前人数锐减,亦造成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的一个长时间的空白期。
北美以及欧洲的白人在当时对中国移民的敌视可从“黄祸”一词中反映出,而这种态度在澳大利亚尤为显著。1901年时的澳大利亚人口只有370万人,与东亚诸国相差甚远,所以在北美以及澳大利亚有部分人士担心中国移民的涌入会“吞没”欧裔澳人。联邦政府担心越来越难以控制的亚洲移民潮流会大幅度降低白人的薪资水准,这种情绪在亨利·劳森澳大利亚著名诗人1906年写的一首诗“tobeamused”中反映。
1901年,新的联邦政府所进行的第一项立法举措,就是通过了这项臭名昭著的移民限制法,在此之前在英国,加拿大以及美国已经存在类似的法律。
白澳政策的真正有效废除通常被认为在1973年,当惠特兰的工党在移民法中增加了一系列阻止强化种族观点的修正案后。这些修正案确保了所有移民无论出生都有权在居住三年之后获取公民权,并认可所有关于移民与种族的国际协定。1975年的种族歧视法案则使得官方制定的带有种族色彩的规则为非法。
1970年代,在爱德华·高夫·惠特兰和马尔科姆·弗雷泽两届政府对移民法的不断修正下才最终将按出生国家选择移民的政策完全废除。划分
澳籍华人是指任何一个具有华人血统而已经归化成为澳大利亚公民的华人或是华裔;这其中不包括在澳临时工作的人士或是留学生。拥有澳大利亚永久居民签证的非澳大利亚公民亦不属于澳籍华人,只能算作华侨。澳大利亚华裔:是指父母或祖先具有华人血统,出生在澳大利亚并以融入本地文化的华人之后,被称为ABC英语:AustralianBornChinese。澳大利亚华人:泛指具有华人血统而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人士,特指已经入籍并归化成为澳大利亚公民的华人。澳大利亚华侨:仅持有澳大利亚永久居民签证的具有华人血统人士,但并未入籍归化成为澳大利亚公民的华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