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澳大利亚山火后,被救治的考拉重归自然 澳大利亚的考拉灭绝了吗

澳大利亚山火后,被救治的考拉重归自然

澎湃新闻记者钱成熙综合报道

还记得去年在澳大利亚山火中几乎处于灭绝边缘的考拉吗?据说这场持续数月的山火导致10亿只动物死亡。最新的研究数据表明,考拉的死亡数量在六千到一万之间,在整个考拉种群中占据相当比例。而那些幸免于难的考拉,许多因为严重烧伤和脱水被送进动物医院,接受治疗。现在,它们的情况如何了呢?

帮助考拉回到野外本文图均由麦格理港考拉医院提供

澳大利亚麦格理港考拉医院在大火肆虐期间收留了79只考拉。在4月下旬,其中的26只考拉已被放归到了位于伊内斯湖自然保护区和克劳迪湾国家公园的栖息地。

“我们的目标是将所有考拉放回它们原来的栖息地,其中许多考拉都是从同一棵树上救出的,”医院院长苏·阿什顿在接受采访时说,并补充道,还有9只考拉在医院接受了几个月的治疗后,被送回了一个野生动物护理小组继续接受护理。

这一转折比医院预期得要早。“大多数考拉从11月初就被送到我们医院了,”阿什顿说。“我们原本以为要把它们一直养到6月,但后来降雨量很大,考拉的栖息地再生速度比我们预期的要快得多。由于所有的考拉都恢复了健康,它们的栖息地也恢复了,我们决定把它们放回野外。”

这些考拉最初到达麦格理港时,大多数都受到了严重烧伤和脱水的折磨,需要在重症监护室里整整待一天,接受输液、麻醉和治疗评估。”许多考拉的胳膊和腿被烧伤,还有些考拉的鼻子和耳朵被烧伤了,"阿什顿说。

除治疗外,医院的原则是不接触考拉,也不和它们说话。“它们是野生动物,我们的目的是让它们恢复健康,让它们回到野外,”阿什顿指出。但要和它们保持距离是很难的。“要想不爱上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的,”她说。

有些考拉还在医院接受护理,有两名年轻雄性考拉则可能永远不能回到野外。“他们的爪子被烧掉了,还没有重新长出来。”阿什顿说。“没有爪子的考拉是无法在野外生存的。”

澳大利亚的考拉:你们是怎么坚持活下来的

越多越多的人担心,澳大利亚的考拉,将会彻底灭绝。如果你稍微了解一下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就会明白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因为它们实在太奇葩了。

考拉:啥,又要说我的事儿了?

在欧洲人来到澳大利亚之前,考拉已经在这片神奇的大陆生活了上千万年之久。不过,单单是为了活下去,它们已经拼尽了全力。

澳大利亚是有袋类动物的天堂,因为与世隔绝,生活的十分惬意。但是考拉一开始就选择了以桉树叶为主食,不走寻常路,注定了前路坎坷。

桉树叶非常粗糙,而且几乎没有什么营养,最关键是还有毒——这样的东西别的动物看都不看一眼,可能正因为如此,考拉决定尝一尝。

非常粗糙?那就多嚼一会儿呗。没有营养?那就多吃一点少运动一点呗。有毒?那就睡睡觉慢慢解毒呗。而且,连水都不用喝了,桉树叶子里有足够的水啊。于是,考拉被迫越来越懒,懒到慢慢的只吃桉树叶,而且只吃特定品种的桉树叶。

其他动物纷纷表示:都离考拉远点,那些疯子天天吃毒药,不好惹。

考拉表示:都看紧自己孩子,别来招惹我们,懒得和你们玩。

于是,考拉没啥朋友了。当然,因为天天吃桉树叶子,一身的桉树味,也没多少家伙愿意吃它们——自然界好不容易完善了食物链,考拉似乎就是旁边看热闹的,谁都和它没关系。

没有朋友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吃了睡睡了吃,反正桉树叶子不管饱,也没法活蹦乱跳的消耗能量。考拉慢慢的进化出强大的睡觉习惯,一天能睡18—20个小时。而且,人家直接就住在桉树上,伸手就是吃的——话说,某些“佛系青年”也是这种状态,一个人窝在卧室里睡觉打游戏刷手机,睡醒了就点外卖,多么慢节奏的生活。

这种与世无争、整天服毒,且没有朋友没有敌人的小动物,本来注定了孤独终老的。但是,它们万万想不到,白人殖民者来了。

欧洲殖民者发现考拉这种神奇物种之后,完全无法理解这种动物为啥能活下来。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对于殖民者来说,考拉那身灰白色的皮毛,绝对能卖个好价钱。

于是,从19世纪初开始,一场惨剧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懒到令人发指的考拉,对于捕猎者来说太容易抓了:找一片桉树林,抓考拉就跟摘苹果一样,任何难度都没有。

于是,数百万只考拉被捕杀,它们的皮毛被运到了欧美各国,变成了大衣和包包……

一开始,没有人考虑考拉的处境,毕竟他们上千年时间都很不起眼。但是,短短的百年时间,考拉几乎彻底灭绝了。澳大利亚政府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开始设置禁猎期——这样反而加剧了考拉的灭绝速度,1919年,昆士兰州6个月的解禁期内,100万只考拉被猎杀了。

大概到了1922年,人们发现考拉几乎消失了,大概只剩下了500—1000只。

1930年,澳大利亚政府急了,“买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向美国求救!是的,当时美国是考拉皮毛的最重要贸易市场,找他们就对了。

幸好,当时的美国总统是赫伯特·克拉克·胡佛,这位斯坦福大学毕业的采矿工程师,23岁的时候被一家公司雇佣,到澳大利亚工作了几年。当时年轻的胡佛喜欢四处游历,在澳大利亚的生活中,他一定对考拉这种萌宠印象深刻。

于是,在澳大利亚政府前来求救,说考拉即将灭绝的时候,胡佛很快就签署了法案,禁止了美国的考拉皮毛生意。

危急关头,考拉终于避免了灭绝。通过立法保护和一些公益组织的帮助,考拉的数量慢慢增加,据澳大利亚考拉基金会统计,目前野生考拉约为5万只左右,仍属于濒危保护动物。

事实证明,就算没有大规模的偷猎者和天敌,考拉活的依然很艰难。

“挑食而又懒惰”的考拉,对于下一代的繁衍似乎也不上心,雌性考拉一次只能生育一只幼崽,可能因为懒,一般一年生一次。想想考拉的邻居澳大利亚野兔吧,人家都泛滥成灾了,这才算大自然的赢家好不好……

更重要的是,因为考拉太挑食,所以长大之后就要离开母亲,寻找自己的桉树才行。因为澳大利亚的农业开发,城市建设等问题,考拉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它们为了寻找自己的领地,不得不冒险穿越公路或者人们的住宅区,每年都有至少4000只考拉被狗咬死,或者被车撞死。所以澳大利亚的很多公路旁都树立了警示牌,提醒车辆小心考拉出没。

想象一下考拉慢吞吞的过马路时,内心的想法吧:现—在—正—好—没—有—车,我—要—跑—快—点,哎—呦—被—撞—了!

考拉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情况死去,就算是幸运的活到了老年,也因为长期用力嚼桉树叶,牙齿被磨平了,慢慢的吃不了东西,饿死了……

挂在外面的注意,要开始飙车了

总之,考拉的数量现在是越来越少了,虽然保护力度越来越大,但它们依然前途渺茫。

或许,它们在食物链不断发展的历史快车上,仅仅买到了“挂票”。随着现在车速越来越快,挂在外面的考拉准备下车了……

澳大利亚宣布考拉正濒临灭绝 原因归咎于气候变化

澳大利亚考拉基金会通告树袋熊事实上正在灭绝。

据俄罗斯卫星网5月17日报道,专家们表示,野外生长的考拉全部只剩下了8万只,这一数量不足以繁殖更新新的一代。

考拉已被宣布为“功能性灭绝”,即意味着物种数量减少到了对环境不产生影响的地步。

树袋熊濒临灭绝的原因归咎于气候变化,以及温度升高和栖息地的减少。

动物保护者呼吁澳大利亚当局立即介入,尽一切努力拯救这一物种,它对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一直都很重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