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广外—悉尼科技大学访学交流项目顺利开展 悉尼大学暑期交流项目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广外—悉尼科技大学访学交流项目顺利开展

2024年是中澳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既是澳方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也是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广外法学立足“国家所需、湾区所向、广外所能”,发挥高校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作用,把握时代脉搏,提前布局谋划,于今年暑期,在学校“PRIME”计划支持下,联合悉尼科技大学共同推出为期三个月的深度访学项目,按照“课程培训—实战实训—能力培优”三个阶段分步展开。此次访学项目,也是广外“视界行”所有项目中在外学习交流时间最长的项目。

项目立足于教授澳大利亚的法律制度,辅以法律专业英语工作坊,特邀实务人员就澳大利亚执业人员进行分享,在MarrickvilleLegalCenter展开实习,为广外学子奠定未来实战能力基础。回眸项目顺利开展的两个月,主办方悉尼科技大学精心谋划,课程安排张弛有度、法律中心实习重点突出,参与同学既读有字之书,于课上提升认识,也躬身法律实践,探寻法治的异域展开。

一、热忱双向奔赴逐浪制度交流

澳大利亚法律体系深受普通法国家影响,又有自身特性。法律伦理课上,RamonaVijeyarasa教授结合普通法系的发展脉络及澳大利亚的本土历史,深掘法律与伦理的哲学根基。课上,师生们进行了多层次的对话和互动,深入剖析了伦理理论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阐释了在道德责任与法律使命之间寻求平衡的重要性。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激励我们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中,应将道德推理与职业诚信相融合,为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中构建更为稳健的制度而努力。

StuartLowe教授讲授的证据法课程,思路清晰、内容紧凑,展现了澳大利亚联邦证据法律制度的灵活性特点,解析了司法实践中不同形式的各种证据材料的适用方法及技巧。JulianDight教授的澳大利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采用案例为主的授课模式,体现了英美法系独特之处,梳理了消费者的权利与经营者的义务,师生共同讨论并比较了中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同异之处,分析了购买不合格产品时的权利维护方案。

二、经验逻辑并重展示法律务实

法律不仅是逻辑的学科,也是经验的学科。在前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RedfernLegalCentre国际学生法律服务实践指导课,将一个个真实可感的法律问题引入到学生的视野之中。

资深律师SeanStimson干练、老道,又不失幽默,通过有奖问答的方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加课程的互动性。在这种寓教于乐的环境下,逐一分析了国际学生在澳住房、签证、兼职工作等方面的潜在法律问题和法律救济路径。

高等教育语言能力与公共演讲培训中心HELPS的顾问VeroniqueConte老师主办了法律专业英语工作坊,将公共演讲的内容精细地划分为多个板块,每个板块都涵盖了不同的核心要点,整个课程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助力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并掌握公共演讲的技术与技巧。

三、不畏山海之源探寻法律实践

悉尼科技大学法学院协调MarrickvilleLegalCenter为参与项目的广外法学院同学提供了实习与实践的机会。MarrickvilleLegalCenter是一家位于悉尼西区的非营利性社区法律中心,由政府资助,旨在为有需要的客户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涉及业务包括轻微刑事犯罪指控与辩护、房屋租赁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借贷纠纷、婚姻家事纠纷等领域。

22名同学总共分成6组,分别由不同业务组的律师带队顺利完成了所分配的任务。

宣传组同学在社区宣传活动

加入刑事组的同学协助带教律师审阅和分析新接收的刑事案件,梳理案件背景、涉案人员等事实问题后在律师的帮助下理解新南威尔士州的刑事法律适用,进行法律研究,查找相关法律法规、判例,分析和总结相关法律问题,协助律师准备答辩状等文书。

部分刑事组同学与指导律师

在MarrickvilleLegalCenter的这段实习经历不仅使得同学们了解了澳洲的法律实践,使得纸面上的法迈向行动中的法,也助益于培养一批跨文化、跨法域、懂外语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法治人才,为建设一支法学功底扎实、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奠定基础。本次访学,既是发现之旅,也是交流之旅、分享之旅、收获之旅。相信同学们通过此次学习,能够如广外“视界行”项目的名字寓意一般,开拓“视界”,走向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